在川北青山绿水间,一栋挂着”四川剑阁农村商业银行”招牌的建筑格外醒目。这家扎根县域67年的金融机构,正用创新的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一、特色信贷产品破解融资难题
王大叔是剑阁县种粮大户,去年想扩大种植规模却苦于资金短缺。通过”惠农e贷”手机申请,3天就获得20万元信用贷款。这种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的无抵押贷款,已帮助全县137家合作社解决融资难题。
针对不同群体,该行开发了”民宿贷””菌菇贷””农机贷”等12款特色产品。其中”乡村振兴卡”累计发放2.3万张,为农户节省手续费超80万元。
二、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全覆盖
在海拔1200米的姚家乡,农商银行的助农取款点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基础金融业务。目前全县布设金融综合服务站89个,电子机具覆盖所有行政村。
特别推出的”流动银行车”每月定期下乡服务,已为偏远山区群众办理业务4200余笔。78岁的李奶奶感慨:”以前取养老金要坐2小时车去县城,现在家门口就能办。”
三、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率
通过手机银行”蜀信e”平台,农户可在线申请贷款、缴纳社保、购买农资。今年上线的”智慧乡村”系统,已归集3.2万农户信用信息,实现贷款审批从7天缩短至24小时。
在汉阳镇建立的”银村共建”示范点,运用大数据为97户村民精准画像,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。这种”整村授信”模式使农户平均获贷额度提升40%。
四、金融知识普及惠及万家
定期举办的”金融夜校”已开展48期,覆盖全县29个乡镇。通过案例讲解、情景模拟等方式,向村民普及反诈知识、理财技巧。特别编排的金钱板说唱《守住钱袋子》,成为最受欢迎的普法节目。
在支持本地特色产业方面,该行创新”银行+龙头企业+农户”模式,为剑门关土鸡、剑阁腊肉等地理标志产品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,带动1.2万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