扎根县域的金融活水
在川北剑门山区,随处可见带有翠竹标识的剑阁农商银行网点。这家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金融机构,现已建成覆盖全县29个乡镇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。从助农取款点到乡村振兴服务站,232个物理网点如同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每个行政村。
家住下寺镇的养殖户张建国对此深有体会:”去年扩建猪场时,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办理了30万元惠农贷,从申请到放款只用了3个工作日。”这种”金融下乡”的服务模式,正是剑阁农商银行践行支农支小定位的生动写照。
创新产品的服务矩阵
针对县域经济特点,该行推出”蜀信e贷””茶农贷””民宿贷”等特色信贷产品。在手机银行app上,农户可实时查询粮食补贴、医保缴费等民生资金到账情况。据最新统计,涉农贷款余额已突破45亿元,占全部贷款的78%。
特色服务清单
- 整村授信覆盖率达100%
- 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1.2个百分点
- 金燕卡跨行取现免手续费
科技赋能的智慧银行
走进营业大厅,智能柜员机、移动pad、远程视频柜员等设备一应俱全。通过”蜀信云”平台,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贷款申请、生活缴费等业务。今年上线的”直播带贷”项目,已累计为2000余户新型农业主体提供线上融资服务。
分管科技的副行长李娟介绍:”我们正在试点ai智能风控系统,通过整合土地流转、农产品交易等数据,构建农户信用画像,让更多’信用白户’获得融资支持。”
乡村振兴的金融纽带
在剑门关旅游景区,农商银行设立的”金融驿站”成为游客服务中心。除了提供货币兑换、零钞供应等基础服务,还配套开展土特产电商推广。这种”金融+文旅”的跨界融合,带动当地农家乐年均增收12万元。
随着”三资”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,该行正协助村委会建立集体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。通过盘活闲置农房、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,已帮助13个村集体实现年收入超50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