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秦巴山脉南麓的剑门关下,一家深耕县域经济60余载的金融机构,正以数字化风控体系和特色支农产品矩阵,重塑着现代农村金融服务的认知边界。作为央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首批试点单位,四川剑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”剑阁农商银行”)通过构建”三维立体服务网络”,在存贷规模、资产质量、服务覆盖率等核心指标上持续领跑川北县域金融机构。
改革基因铸就差异化竞争优势
这家脱胎于1954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机构,在完成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创造性实施”双线并轨”改革方案。通过建立独立核算的微贷事业部和三农金融部,形成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风险隔离机制。其自主研发的”蜀信e·小额农贷”系统,整合土地确权数据、农产品价格指数和气候预警模型,实现涉农贷款审批时效压缩至8.3分钟,不良率控制在0.78%的行业标杆水平。
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服务生态
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,剑阁农商银行构建的”智慧银村”工程颇具前瞻性。该体系包含智能助农终端、移动金融服务车和云端服务中台三大模块,特别开发的方言智能语音系统可识别7种地方口音。其与省农业大数据中心共建的”农资溯源区块链平台”,已为21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,累计发放订单质押贷款4.2亿元。
特色产品矩阵解析
- 「金穗惠农贷」:lpr利率下浮150基点,最高授信300万元
- 「文旅融通宝」:景区门票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
- 「碳汇贷」:林业碳汇预期收益融资工具
风险防控体系的创新实践
针对农村金融特有的信息不对称难题,该行创新建立”三圈层”风控模型。核心层整合人行征信、税务、水电等12类政务数据;中间层接入物联网设备采集的种养殖数据;外围层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抵押物状态。这种多维风险预警体系使其资本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4.5%以上,流动性覆盖率突破125%。
乡村振兴中的金融担当
在服务县域经济主战场,剑阁农商银行首创”金融村官”派驻制度,87名客户经理常驻乡镇担任经济发展顾问。其推出的”银税互动”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”以信换贷”服务,累计转化纳税信用贷款23.6亿元。特别设立的5亿元”剑门英才贷”,以基准利率支持返乡创业项目,已培育出3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
从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19年居县域首位,到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”最佳普惠金融奖”,剑阁农商银行的改革实践证明:深耕本土、锐意创新的区域性银行完全可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实现突围。这家带着泥土气息的农村金融机构,正用科技之犁深耕普惠金融沃土,书写着新时代农村金融改革的剑阁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