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川北地区蜿蜒的盘山公路上,时常能看到印着”四川剑阁农村商业银行”字样的流动服务车。这家扎根县域67年的金融机构,正用创新思维破解着农村金融服务的三大难题。
一、物理距离不再是障碍
针对山区群众出行不便的痛点,剑阁农商银行打造了”1+5+7″服务网络体系:1个总行营业部、5家乡镇支行、7个村级金融服务站。在海拔1200米的姚家镇,62岁的茶农王大爷通过村口的助农终端机,3分钟就完成了养老金提取。
- 手机银行app新增方言语音导航功能
- atm机具布放覆盖89%行政村
- 每周三定时定点开展”金融大篷车”服务
二、融资难题有了新解法
为破解农户缺乏抵押物的困境,该行创新推出”茶叶贷””木耳贷”等特色信贷产品。去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3.6亿元,支持建成标准化茶园4.2万亩。在汉阳镇,返乡创业的李建军用30万元”新农人贷”建起食用菌大棚,带动周边12户脱贫户就业。
- 家庭农场主可申请最高50万元信用贷款
-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享受基准利率下浮10%优惠
- 种养殖保险与信贷业务实现联动办理
三、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
通过”金融夜校””坝坝课堂”等形式,累计开展反诈宣传286场次。去年成功拦截电信诈骗17起,挽回群众损失83万元。在普安镇金融知识竞赛中,村民张大姐准确答出”转账前要四核实”,获得了年度”金融明白人”称号。
从存折时代到数字金融,剑阁农商银行的”三农”服务半径不断延伸。通过”整村授信”工程,已完成全县329个行政村信用建档,让18万农户有了自己的”经济身份证”。这种深耕本土的服务模式,正是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。